參加,是一個普通的詞匯,詞義也不深奧,不過是“參與、加入組織或活動”之意。然而對我而言,“參加”一詞,意義卻非同凡響。
我的成長史,簡直可以說是一部“參加”史。小時候參加紅小兵,常常要參加村里的群眾批斗現行反革命大會,還要立志長大以后參加解放軍。老師說在校時你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,放學回家后要積極參加農村勞動,要向你們村參加革命很早的老支部書記學習,爭取早日參加共青團組織。
想參加是一種覺悟,能參加是一種資格,獲準參加是一種進步,不許參加是一種懲罰。仿佛那時候人們都是為了各種“參加”而活著,你并沒有不參加的自由,而只有參加的義務與責任。
那時候參加解放軍簡化為“參軍”,著名的口號是“一人參軍,全家光榮”。這是能簡稱的例子。還有不能簡稱的,比如,參加婚禮不能簡稱“參婚”。參加革命也不能簡稱為“參革”。1976年我在軍屯中學參加過毛澤東的追悼會,這個事件勉強可以簡稱為“參會”,卻不能簡稱“參追”。
“參加”是日常生活中的高頻詞匯,該你參加的你不參加不行,輪不到你參加的你想參加也沒用。
此生我做的第一件自主選擇的大事,是我參加了高考。也就是說,此前我“參加”了十來年,都是為別人、被要求參加各種事,只有高考,是為自己而參加的。
其實這也是現在的判斷。當時參加高考,書面的目的一定是為了參加祖國“四化”建設。
唉!參加這,參加那,此生大部分時間,都用在“參加”上了。參加的事情一多,有時未免厭倦,于是就給自己定了一些小目標,比如:不參加職稱評選,不參加亂七八糟的考試,不參加什么協會,等等。
論參加,回頭一想,也沒參加過什么大事。常聽人說,“我參加過長征”“我參加過二戰”“我參加過抗美援朝”等等。人家參加的都是轟轟烈烈的大事,自己參加的,則都沒有什么大名堂。
忽然想到,我還是參加過一件開天辟地、轟動世界的大事的。此生的四十余年,應該說都在參加那件大事。
你問:你參加了什么大事?
我會說:“我參加過改革開放!”
本文插圖選自草鷺微店版畫售賣廣告。
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